.jpg)
每个行业的发展最终都将走向分工和规模化,而传统的教育行业是作坊式的封闭、独立生产中心,很难形成规模化。当来自互联网、IT等领域的跨界者进入时,传统教育企业的变革是出路。
每个企业都经过了很多的变革,其中大部分是被这个行业推着走的,绝大多数企业是自己愿意改变自己,大部分的企业都是被行业的变化影响改变。
我们认为每一个行业的发展,最终都会走向一个分工,一个行业里面的企业都要形成一个大的规模,分工和专业是其中一个必经的道路。
今天的教育行业,特别是传统的教育行业有点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独立的生产中心,里面所有教育有关的元素,包含内容到交付都是自己完成的。
这种作坊型的人数很难形成大的规模,因为它是以人为中心,同时本身的管理可能形成一种制度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今天也听了对于教育未来发展的看法,我觉得特别有感触。
今天所有的教学机构都在思考,如果这个行业有这么多人进来,因为这是一个太好的行业,特别是很多跨界的公司进入这个行业,他们想做什么?为什么想进入这么传统的、孔老夫子打造的教育行业?因为科技让这个行业的分工和专业变得可能,这个行业过去很难工业化的事情可能在某一个环节更工业化了。中国教育行业这么大的规模,只要在里面一个细分的板块能够做到第一,这个规模就是非常惊人的。
对于学生来说考试肯定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事情。这个考试测评技术都有哪些内容呢?可能不是简单的出出作业题、出出模拟考,如果谈技术手段的话它有这么多的内容在里面,从在线用计算机、用手机的方式,包括测评内容开发和相关的检验技术,包括题目的管理和组卷,包括自动判分、考评诊断,包括怎么把考试题目分送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子的身上,还有这个考试系统。这个系统是不是可能成为所有教学机构、所有老师和学生所用的平台?这是我们要探讨的事情。
互联网对于所有行业的冲击有一个非常类似的地方,也就是说互联网的本质是在于短平快,它的方便、它的影响、它的互动都在一个很短的时间之内发生,而我们这个教育有的时候都是靠时间、靠人的影响来解决。当这两种方式产生交集的时候哪些部分会形成短平快的方式?哪些方式还是要靠时间解决?哪些方式可以靠手机和互联网解决?哪些方式要靠人去对接解决?这个中间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未来我们很难判断,唯一可译看到的就是没有一家教育培训机构,甚至没有一个学生、老师和家长不会受到影响,就像我们的手机和微信一样,不会受到影响。现在只是企业处在这样一个变化的环境里面,我们怎么调整我们自己?主动站出来先改变自己适应这个环境的变化还是被行业推着变化最终就被消灭掉?这里谈到的是管理能力的问题,这个行业未来可能不会像过去那么舒服,你圈一块地,有些老师,有些学生可能就想经营下去,它有一个区域,未来可能不会那么舒服,可能会遇到很多不同的挑战和冲击。
教育行业因为逐渐吸引到很多跨界过来的人,加上互联网科技和其它科技的产生,教育行业产生变化是必然的,是看得到的,只是变成什么样的结果还看不清楚。教育行业当中的每一个企业可能都必须面临一些变化,在变革当中有效地管理,特别是如何融入外面的人才,融入一些你不熟悉领域的人才。
作为一个企业主,不管是各行各业的企业主,当你面临变革、基业常青,想做到一千家一万家店的时候,恐怕有一个自身的职业化能力需要不断学习,如何更有效地领导职业的高管,能够更有效地制定长期的战略,如何能够看到这样的变化,同时更有效地建设企业的文化。因为这种人是靠信念聚在一起的,不是靠钱,应该是物以类聚而聚在一起的。只有这样三个力量,能够看到这种变化,能够为这种变化做出一些准备和计划,能够用一些精神力量把这个团队融合在一起,那么这个企业才能一步一步地面对这个行业的变化带来的挑战。